還記得921大地震,罹難者的家屬平均保額是123萬,但根據統計,國人的平均身故理賠金才56萬,也就是辦完喪事後,大概剩下179萬給家人。
現在有兩種情況:
1. 如果罹難者是老人,孩子都已成年,也不需要撫養下一代,這179萬的費用應該是足夠。
2. 如果罹難者是青壯年,上有老、下有小,還有房貸車貸要付,你覺得這179萬是夠的嗎?
也就是說,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如何規劃保險,甚至都交給長輩處理,等到發生事情還需要長輩幫忙詢問。保險課真的應該納入全民中小學的課程裡,了解自身的權益,也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。
所以今天想跟你聊聊,8個常見錯誤的保險觀念,導致你不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保單,來看看你中了幾個?
迷思1:壽險好貴,意外險最便宜,買便宜就好!
錯!為何不能只買意外險?
因為意外險導致身故的比率非常低,依照112年「國人十大死因」的調查統計資料來看,事故傷害排名第8位,僅佔3%左右。
其餘的死因都跟疾病有關,像是癌症、心血管、肺炎、糖尿病等等。
另外,意外險只有因為「意外」所造成的死亡或失能才會理賠,壽險是因「疾病或意外」造成的死亡或失能都會理賠。
所以不能完全只買意外險代替壽險的喔!
跟大家玩個小遊戲,底下提供四位名人不同的身故原因,分成意外、醫療、壽險,可以先把中間的答案遮起來玩玩看你答對幾題XD
從上圖可以了解到,壽險才是最強大且最沒爭議的身故理賠金險種!
(但是自殺要投保超過兩年才可申請理賠)
壽險,也被稱為「身價」,當一個人去世時會有多少錢的價值。
每個人應創造的身價都不同,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家庭狀況、不同的責任擔負、對未來也有不同的憧憬,所以我建議大家的保障一定要量身定做,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保障規劃。
迷思2:終身型感覺比定期型好,繳完20年就保障到終身
錯!這是普遍大部分的人的想法。
前陣子幫一位客戶做保單健診,發現他買了三張終身癌症險,但我實際看理賠金額,這三張終身癌險還不如癌症一次金100萬!
1. 終身型:
(1) 保障內容是固定的:20年前使用的醫療技術,萬一20年後因醫術進步,就有可能讓這份保障還停留在20年前的醫術,新技術、新藥物有可能會不理賠。
(2) 保費雖為平準費率,但因保障內容少,而保費高,對年輕人來說較不划算。
(3) 理賠金額萬一經過20年後的通膨,貶值了不少,醫療費用也跟著通膨漲價了,請問終身型的理賠金真的能照顧到我們嗎?
2. 定期型:
(1) 保障內容會定期更新:新醫術、新的耗材及藥物都是會定期更新在保障內容裡。
(2) 保費雖為自然費率,年輕時用便宜的價錢買到最高保障,利用中間進行差額理財投資,把未來對抗風險的能力提高,就不需要再一直購買定期險了!
迷思 3:人生所有的風險,全都靠保險補強
錯!保險只能部分轉移風險,並不是100%都能轉移風險。
因此買保險首要原則就是,已可用的預算為前提,買到能力所及的最高保障,而不是將所有的收入都拿去買最高的保障,這樣其他的人生目標都無法達成。
當然保險金額不可能一次買夠,總是會隨著人生不同階段的責任高低而調整。但投保金額最後還是依據「個人及家庭的預算多寡」來決定。
再說一次,基本保障都做足後,就趕緊開始差額投資理財,盡可能讓自己的資產足以抵抗風險的來臨外,也能完成人生其他財務自由等的目標。
迷思 4:先買頻繁用到的醫療險,至於壽險以後再說吧!
錯!「老、病、死、殘」,這四大人生風險,都應該要全方面顧及。
前陣子幫一位客戶做了整體財務規劃及整合,發現他們雖然非常有財力,但是身價卻只有少少的10萬,當然這就跟預留稅源有關了(有機會之後分享)。
因此利用保單的特性幫他補足該有的醫療全險,以及身價1500萬,若萬一發生風險,家人能在15天內拿到理賠金去支付遺產稅。
所以壽險其實也是很重要的喔!
迷思 5:買還本型保單最好了,沒用到還能退還給我!
錯!還本型的保單比純保障的貴了3~4倍!!!保費越高,保險員的佣金也越高。
終身跟還本都是異曲同工之妙,一開始把這麼大筆的錢放在保險公司,我覺得最大的損失是機會成本。
說不定這時候有更好的投資選項,那就錯過了....
圖片來自網路攝影家Yueh-Hua。
迷思 6:小時候爸媽買的保險就夠了,不需要再更新,超麻煩的!
錯!這是很多人會有的想法,但實際上,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活狀況的變化,保險需求也會需要改變。
如果都一直維持小時候買的保險,那就像是大人一直穿小孩的衣服,會顯得太緊太繃,又不合身!
以下是為什麼保險需要定期更新和檢查的原因:
1. 生活階段的變化:當你還是小孩的時候,保險就會是基於家庭的需求設計的,長大成家立業後,就需要加入壽險的保障。
2. 保障範圍和額度的變化:保額將隨著收入增加及生活的成本而調高;保障內容也應跟著時代進度而定期更新。
3. 保險產品的更新:保險產品和市場環境會不斷改變,有可能會出現更適合你的工具。
4. 個人需求的變化:包含家庭生活、健康狀況等,都是會影響保障範圍和內容。
總之,就當作定期健康檢查一樣,看了也安心!
迷思 7:投資型保單內扣費用一堆,根本就虧啊!
錯!投資型保單內扣費用只有三種:「保險成本、保單管理費、保費費用」。
1. 保單管理費:又稱為行政管理費,會收這筆也是因為保險公司需要營運的成本,因此一個月100,一年就1200元。
但符合高保費,也就是累積到300萬,這筆費用就免收,還額外贈送機場接送。
(投資的本金都馬超過300萬了...)
2. 保費費用:第一年保費費用率雖然高達60%,這就是某網紅說的前三年一定虧錢,他話只講一半,後五年開始把這筆錢全返回給你,其實有去有回,也沒什麼損失。
3. 保險成本:
(1) 投資型保單是用「定期壽險」的保費來購買身故或完全失能的理賠金,甚至比定期壽險還便宜。
(2) 定期壽險跟投資型保單的壽險都是自然費率,若是定期定額單,定期壽險會因年紀大而調漲保費,投資型壽險也會因年紀大而調漲保費,但會比定壽便宜些。若是躉繳單,定期壽險會因年紀大而調漲保費,但投資型壽險卻因年紀大而降低保費。
再來,如果是用「變額年金」,代表他沒有壽險的成本,因此這筆費用是0。
閱讀更多:【投資型保單簡直爛?】用最客觀的角度告訴你,為何沒那麼糟糕!
迷思 8:買儲蓄險不如直接投資,賺比較大啊~
錯!很多人總是喜歡拿儲蓄險跟投資做比較,但兩者真的是不一樣的工具啊!
儲蓄一個是防禦型的工具,而投資是攻擊型的工具。
好的資產配置就像棒球隊一樣,有攻擊性的資產,同時也有安全性的資產。
每一個工具都是好的,最主要要看適不適合你才是重點!
1. 你是一位身價5千多萬資產的人,那儲蓄險對你來說就是非常好的預留稅源的工具,同時又能創造身價。
2. 你是一位月薪3萬的小資族,同時不懂理財、也時常是月光族,那儲蓄險對你來說也是一個很好強迫儲蓄的工具。
3. 你是一位月薪5萬的主管人物,但有額外在規劃投資理財,那儲蓄險可能就不適合你。
找出適合自己的工具去做規劃,但也沒必要一直罵儲蓄險就是爛,低IRR之類的...
要求報酬就去投資、要求保本穩定並傳承,就用儲蓄險,不過小孩才做選擇,我想個都要XD
PS. 沒有一樣工具叫儲蓄險,正式名稱為「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」。
在合法規避稅源上是相當好用的工具呢!
結論
其實保險規劃沒那麼難,我當初也是花了不少時間去圖書館借各種保險書籍,才搞懂保險是什麼。
《以上這八種都是常見的保險迷思,在最後幫大家做總結》
1. 壽險的理賠率會高於意外險,因此壽險比意外險還重要!
2. 年輕族群可先用「定期型」的保險做好基本保障,剩餘的錢錢來做差額理財,提高未來對抗風險的能力。
3. 人生所有的風險沒辦法都用保險轉嫁,因此規劃適合自己的保障即可,並且隨著人生責任而調整保額才是真正保護家人及自己!
4. 四大人生風險「老、病、死、殘」應全方面顧及。
5. 還本型的保險會讓你錯失好的投資機會。
6. 隨著時間和生活狀況的改變,保險也要定期更新喔!
7. 投資型保單適合你就適合你,不適合就不適合!
8. 想高報酬高風險的請選擇投資股票,但想穩定保本且保全資產傳承給下一代,請選擇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。
若有想跟玉山一對一財務諮詢,歡迎聯繫我!
我可以跟你討論全方位的財務規劃,不一定什麼都要用保險或是股票來解決人生的財務問題~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