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一生不論貧窮富貴,從幼年、求學、結婚、養兒育女、退休,到離開人世,必經生、老、病、死歷程。
生命的過程中,每個人所設定的目標也都不一樣。
這霧一個簡單的飛揚人生三階段圖,讓你在3分鐘內,輕鬆看懂一生的風險!
人的需求層次
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建立在「需要」、「想要」、「必要」這三個不同的層次。
但是人生路上並非一路順風,一旦發生風險,不但無法完成目標,甚至會拖累親愛的家人,造成家庭經濟體的破壞。
那如何將這三個層次連結起來呢?答案是:
「保險」
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 (Maslow) 也把人的需求分成五個層次:
第一層次「生理需求」:陽光、空氣、水
第二層次「安全需求」:人身安全、生活安定、安全的住所
第三層次「社交需求」:團體、群體、歸屬感
第四層次「尊重需求」:功成名就、獲得他人肯定
第五層次「自我實現需求」:潛能發揮、使命感
當中的第二層「安全需求」是可以透過保險機制,來規避可能的風險。
飛揚人生三階段
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,都必須經歷從無到有的奮鬥過程,才能一層一層往上追求人生的理想和目標。
當然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,有人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,可以少掉好幾年的奮鬥時間,也不用承擔家庭的經濟壓力。
但所有的人一律都逃不掉
1. 「走得太快」(死)
2. 「活得太久」(老)
3. 「想走卻走不掉」(病+殘)的風險
這次用「飛揚人生三階段」說明,為什麼你一定要有保險!
第一階段「教育期」:0-22歲
在這段期間幾乎只有支出、沒有收入,主要經濟來源必須依賴父母長輩來支付生活、教育費用等。
第二階段「奮鬥期」:22-65歲
大約有40年的時間是人生黃金時期,是創造收入的重要階段,也是家庭經濟負擔最重的階段。
第三階段「養老期」:65-死亡
從工作退休後,如果能達到財務自由,就是享受人生的開始了~
上面有兩條線,紅色為支出線、藍色是收入線。
1. 「支出線」:代表從出生到死亡,我們是不斷在花錢。
2. 「收入線」:從22歲大學畢業後開始有工作收入,一直工作到65歲退休時,當收入>支出時,就可以存下盈餘。如果是人力資本更高的人,財富的盈餘會更高,這些存下的盈餘將來會是我們的退休養老的本金。
在退休後進入養老期,收入銳減,但日常生活的費用並不會因退休而減少,醫療照顧的費用也會逐漸增加,那就必須靠盈餘的部分來支付。
但是明天跟意外真的不知道誰會先來,如果你剛好正處在奮鬥期,上有老、下有小,若自己真的發生意外或疾病,一定會打破我們的收入線,收入線勢必會因風險而降低或消失,甚至變成負的。
當然我們一定有家庭,還可以稍微靠親戚、朋友、社會救助,但這不會是長久之路。
所以我們要在風險找上我們之前,做好保障計畫!
《保險的目的不是要改變我們的生活,而是要防止我們的生活被改變》
人生各階段的保險規劃
所以人生不同的週期,一定是搭配不同的理財規劃,整個規劃都是動態的,絕對不可能一勞永逸的靜態需求。
會隨著年齡增長、家庭結構、經濟能力,甚至是政府的醫療、老人政策等等,做最適合自己的因應,調整不同的規劃組合,才能在風險來臨時降低損害。
《什麼年齡該買什麼險?》
從飛揚人生圖來看,大致再細分成:學齡期、青年期、壯年期、空巢期、退休期。
上面的五大週期也對應人生的五大需求:醫療保障、家庭責任、子女教育、退休規劃(財務自由)、資產傳承。
第一週期:學齡期
✅ 學齡期:0~18歲
✅ 保障需求:
1. 這期間的孩子活動力強,對外界的危險靈敏度尚未足夠,因此意外醫療實支、住院骨折日額、意外失能都是建議加強的。
2. 學齡前兒童底上疾病的能力也相對弱,且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大部分會在這階段診斷出來,因此醫療實支、重大傷病、癌症一次金都是規劃重點。
3. 壽險的部分,因為卡在金管會的限制,未滿15歲最高都只能規劃到69萬,這也可以當作孩子的喪葬費用。
規劃重點:
1. 意外醫療實支5~10萬、住院骨折日額3萬、意外失能100萬
2. 醫療實支20萬、重大傷病一次金100萬、癌症一次金100萬
3. 壽險69萬
第二週期:青年期
✅ 學齡期:18~30歲
✅ 保障需求:
1. 從大學畢業後進入工作職場,漸漸學習經濟獨立,也可自行負擔保險費用,因為剛出社會還沒有太多資本,建議先以「純保障」的保險為主,保費支出不超出年收的10%,另外的90%可再分成60%的生活費用及30%的投資理財規劃。
2. 這時期大部分的年輕人上班多以機車代步,因此意外醫療實支、住院骨折日額、意外失能都是建議加強的。
3. 癌症時鐘也漸漸下修到年輕人身上,因此醫療實支、重大傷病、癌症一次金也是規劃重點。
4. 由於這階段的人還處於單身階段,很多人都說單身不需要準備壽險,但我看過太多白髮人送黑髮人走,人離開了卻什麼也沒留下來照顧爸媽,就連喪葬費還要爸媽負擔,因此我建議壽險額度可以規劃100~300萬左右,也可當作爸媽老後的醫療費。
規劃重點:
1. 意外醫療實支5~10萬、住院骨折日額3萬、意外失能100萬
2. 醫療實支20萬、重大傷病一次金100萬、癌症一次金100萬
3. 壽險100~300萬
第三週期:壯年期
✅ 學齡期:30~50歲
✅ 保障需求:
1. 這時大部分的人都已結婚生子,經濟收入也穩定增加,但相對地可能會因為買車、買房、子女教育金而負擔變重,因此在壽險這部分更顯得相當重要,一般會建議規劃到500~1000萬左右,人離開了還有一筆錢可以讓家人的生活不被改變。
2. 這時期,你就是家庭經濟的支柱,因此所有的額度也會因為是家庭支柱而有所提高,萬一發生風險,也讓家人有時間慢慢找到適合的工作,也有短暫的喘息空間。
規劃重點:
1. 意外醫療實支5~10萬、住院骨折日額3萬、意外失能100萬
2. 醫療實支20萬、重大傷病一次金100~200萬、癌症一次金100~200萬
3. 壽險500~1000萬
第四週期:空巢期
✅ 學齡期:50~65歲
✅ 保障需求:
1. 空巢期階段進入人生收入曲線高峰期,大約離退休還有10~15年時間,房貸、車貸也繳得差不多了,子女也長大外出求學或開始工作,家庭的責任漸漸減輕,這時要開始為自己的退休規劃做準備了。
2. 但這時經過大半輩子工作的殘催,身體難免會出現紅字,若這時才想起來要投保醫療險,對保險公司來說風險有點大,可能會面臨加費,甚至是拒保。
3. 至於壽險的部分,因家庭責任完成了,壽險保額可調降,但老年時是最需要看醫生的時候,因此重大傷病及癌症一次金的保障不可少。
規劃重點:
1. 意外醫療實支5~10萬、住院骨折日額3萬、意外失能100萬
2. 醫療實支20萬、重大傷病一次金100~200萬、癌症一次金100~200萬
3. 壽險依據個人需求
第五週期:退休期
✅ 學齡期:65~終老
✅ 保障需求:
1. 這時期開始從工作崗位上退休,靠過去的投資或儲蓄孳息的被動收入,還有社會年金來過活。子女皆成家立業,兩老要面臨獨居的生活,因此健康快樂的退休生活是這個階段的目標。
2. 若這時經濟能力許可下,建議利用最後可投保的機會,補足醫療保障的缺口。
3. 如果還有資金,可以考慮退休金和資產傳承的規劃。考慮到未來大家都有可能是百歲人瑞,退休金可利用年金的方式,活到老、領到老。
規劃重點:
1. 意外醫療實支5~10萬、住院骨折日額3萬、意外失能100萬
2. 醫療實支20萬、重大傷病一次金100~200萬、癌症一次金100~200萬
3. 壽險依據個人需求(資產傳承以預留稅源用)
規劃保險的6個步驟
了解每個階段不同的保障後,就要來了解如何規劃保險的6個步驟:
《步驟1:先確定人生週期所在位置》
*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家庭責任、經濟能力、個人體況或家族病史,先確定人生週期位置,再來決定保障、理財、資產傳承等不同的需求規劃。
《步驟2:了解自己的需求》
*每個人需求不同,依照自己家庭的狀況來決定需求。
《步驟3:算出風險需求的缺口》
*包含教育費、生活費、住房費、孝親費等等。
《步驟4:盤點可用的資源》
*統整家庭的年收入支出、資產負債表,來決定應該撥出多少預算在保障上。
《步驟5:找出CP值最高的商品規劃》
*可透過Finfo或是上買保險社團諮詢,或是找玉山幫你做完整的需求分析。
《步驟6:定期檢視保單》
*保單不可能適用所有人生的階段,應該適時去檢視,必要時也可調整更新保單內容。
結論
上述規劃都沒有失能,是因為2024年金管會全面要求失能險下架,但長照險的審核又過於嚴格、保費高,因此玉山的見解會希望大家盡量繼續投資理財,讓自己的資產大到抵抗這些風險為主。
以上規劃的保險額度都是基本款,一定要根據個人家庭狀況及年收來決定保額。
若有想跟玉山一對一財務諮詢,歡迎聯繫我!
我可以跟你討論全方位的財務規劃,不一定什麼都要用保險或是股票來解決人生的財務問題~